一直靠燒錢搶市場的O2O平臺,最近的日子可不太好過。今年以來,O2O平臺服務市場增速持續放緩,58到家、餓了么等等商家以補貼圈用戶的力度普遍下降,不僅如此,各家平臺的產品或服務也都悄然漲價,更有不少O2O公司傳出倒閉歇業的消息。
就在幾年前,O2O還是被人捧在手心里的“寶貝疙瘩”,從餐飲、娛樂,到家政、美容等,各個領域的O2O遍地開花,好不熱鬧。豈料,這才沒多久的光景,O2O行業就“爹不疼娘不愛”了,不僅資本斷糧,而且還成了消費者投訴的“重災區”。產品同質化嚴重,整體服務質量滯后,面臨巨大盈利壓力,O2O行業被卷入資本寒冬之中。要想在這惡劣的環境中生存下來,提升服務、做出口碑,也許還有翻盤的機會。
O2O不再燒錢反提價
2014年,O2O真正開始走入人們的視線,一大批投資者蜂擁而入,豪擲千金,動輒幾百甚至上千萬美金,一時間,社區、旅游、外賣、校園等各領域迎來O2O創業黃金期,并吸引了一系列關聯產業的瘋狂跟隨。但好景不長,從2015年下半年起,O2O領域哀鴻遍野,倒閉消息頻出,更有消息稱,2014年A輪融資的846家創業公司,現在已經快倒閉完了。幸存下來的O2O公司為了能夠繼續活下去,如今也不再“燒錢”,轉向謀求盈利之路。
據《21世紀經濟報道》日前報道,58到家一項普通的日常保潔服務,在上海市的價格已經從上線時的每小時25元漲到30元,今年5月份繼續上漲至35元。即便是在二線城市武漢市,服務價格也是相同的漲價軌跡。
除了到家O2O行業,一向“慷慨”的外賣行業也停止了大幅補貼,甚至開始漲價。有消費者反映,一些飯店的線上價格均不同程度地比線下提高,少則一道菜貴1-2元,多則貴十幾元,差價比例接近50%。一些外賣平臺也在配送費、會員費上“做文章”。
洗車O2O行業同樣難以為繼,去年遍地可見的“一元洗車”如今也不見了蹤影。7月,一位消費者劉先生在“車點點”APP上購買了一張價值28元的標準洗車券,店家卻表示該券只能洗外觀,清理內飾還需另外加錢。
O2O服務原地踏步遭詬病
O2O行業可謂經歷了比過山車還刺激的過程,短短時間從眾人眼中的香餑餑淪落到過街老鼠,過快過量的資本和人才涌入創業市場,造成O2O行業的迅速繁榮,也暴露出其發展中存在諸多弊端,商業模式不清晰、平臺整體服務質量原地踏步甚至滯后等等。
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據顯示,2016年“3·15”“6·18”前后等時段是用戶投訴高峰期。在各投訴領域中,網購占總投訴的52.75%,超過投訴總量的一半,生活服務O2O緊隨其后,占據21.03%。
O2O行業的迅速消亡,也不免讓人反思O2O為什么來得快,倒得也快?
其一,O2O行業陷入嚴重同質化怪圈,用戶群高度重合,單靠收傭金難以覆蓋運營成本,企業缺失商業模式創新,面臨巨大盈利壓力,降補貼提價格也是迫不得已。O2O行業從進入國內市場,就被深深打上了“廉價”的烙印,尤其是外賣O2O更把其帶向了“廉價低端”的不歸之路。玩家們為了搶占市場,不惜干起靠補貼砸市場的折本買賣,而這種“賠錢賺吆喝”的模式也被后來興起的各種O2O服務采用,致使O2O整個行業虧損巨大,要想實現盈利更是難上加難。
其二,行業競爭愈加激烈,但O2O平臺卻缺失以優質服務留住顧客的意識。以外賣平臺為例,商家服務質量良莠不齊、環境臟亂差、以次充好的黑心餐等等現象屢禁不止。近日,中消協通報網絡外賣訂餐服務存在“餐食存在異物”“商家不具備相應經營資質”“餐食外包裝存在破損、食物串味等”“不能及時送達餐食”“送餐人員服務意識薄弱”“下單后無法取消訂單”“不主動提供正規發票”等七大問題。
其三,O2O平臺監管失控。一些平臺方為了比同行業的其他競爭者走得更快,對相關商家的審核制度不完善,甚至是“縱容”,也使資質不合格的商家有機可乘。尤其是有些平臺為了吸引大量客戶,對于刷單行為“睜一只眼,閉一只眼”,導致企業交易數據虛高,這樣聽之任之,惡性循環形成巨大的互聯網經濟泡沫。一旦資本抽身,O2O市場就難逃衰敗的命運了。
O2O仍存逆襲機會
資本市場逐漸回歸理性和O2O走向成熟,加速了O2O平臺的洗牌,缺乏造血功能的商家倒閉或正面臨入不敷出的窘境;此外,政府加強對網約車和外賣平臺的監管,讓不少O2O平臺遭遇政策和競爭的雙重壓力。但這并不代表O2O已經沒有市場,經過一次優勝劣汰的洗禮之后,剩下的生存者逐漸成了各自領域的佼佼者。2016年,58和趕集、美團和大眾點評、攜程和去哪兒等平臺放下內斗,紛紛抱團取暖,合力打下領域內的一片江山。那些活下來的幸運兒們也再度受到大佬的青睞,據相關人士透露,百度擬于近期為百度外賣融資5億美元,或將重新掀起一陣血雨腥風。
據艾瑞咨詢最新數據顯示,預計到2018年O2O市場規模將達到15901.3億元,年復合增長率為21.8%,線上滲透率超過7%。由此可見,O2O行業仍存在巨大的市場潛力,O2O模式將會長期存在下去。只不過,單純依靠補貼和單點服務突破的模式再也不適用于當下了,在下一個階段中,要想安全度過資本寒冬,O2O平臺應想方設法增強用戶黏性,實現流量變現。
對于O2O平臺來說,低價策略只是一時之計,并不能成為長期利器,要做好品牌最重要的還是要落實到提高商品質量和服務水平上,只有以“用戶體驗”為核心,提供個性化、差異化、有競爭力的產品,讓客戶享受到優質服務,才能使自己處于“不可替代”的有利地位。
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,也將帶動各領域O2O應用的發展。O2O平臺要深入探索模式創新,尋求商業盈利模式;通過運用大數據技術,促進線上線下的數據閉環,真正實現線上線下的完美融合。同時,深耕本地生活服務,布局各個垂直、細分領域,比如洗衣、維修業務等方面還存在很大缺口。此外,推動渠道下沉,搶占優勢線下資源等等,留給O2O玩家的機會還有很多。